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1:21    次浏览
作者|叶李枚——爱文小学部中文老师(想了解更多叶李枚老师,请点击今天发送的第二篇文章)自从互联网进入人们的日程生活以来,也不过短短三、四十年,大街上不见抬头看路,只见低头上网的人。但毋庸置疑, 如今的青少年, 是实实在在“出生于数字时代,生长于智能手机”的一代。当殷勤的父母用各种数字手段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时,不料这个孩子也已经被“互联网”这个电子保姆带大了。不难听到有父母抱怨说孩子上网太多,手机不离身;跟父母片言只语,抱着手机却能玩一整天。我们是“失去”这些孩子了吗?在此,我们来探讨一下21世纪下亲少年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的真实生活。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, 我们寻找一个答案:现在的青少年到底用互联网在做什么?在第二篇, 我们会试图更好地理解青少年, 分析为什么与网络有关的一切对他们那么重要。 最后, 我们探讨与这些亲少年在数字时代“和平共处”的诀窍。整天玩手机的孩子有问题吗?虽然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很多,例如台式电脑、手提电脑、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,不一而足。但毋庸置疑,智能手机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独占鳌头。据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的报告指出,2015年全美有约三分之二的人口,约两亿人,拥有至少一部智能手机。而这中间的青少年使用者,有近88%每天无数次用手机登陆互联网。在美国,一个家庭给孩子配备一部智能手机的平均年龄是12岁。如此高的覆盖率和影响力, 我们不仅要问:这些孩子成天拿着手机在干什么呢?也许与世界各国的同龄人无异。在美国,青少年频繁使用手机的三大目的是:收发短信,上网查找信息和阅览以及更新社交网站的帖子,和使用各种App。而手机最为“原始的”功能——接打电话,却连前三也没有挤进去。一名典型的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天收发30条短信。有时,他们与朋友的沟通几乎全部依赖短信。 亲少年们也非常仗依智能手机来迅速查找信息,不论这个信息是用于完成功课还是用于与学校毫无关系的生活琐事。他们频繁访问的网站也有各大社交网站,从Facebook到 Instagram,从 Snapchat到 Wishbone。他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寻求与人相连, 即使这些人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。当然,这第二和第三大智能手机的功能息息相关,因为很多时候上网的需求是通过使用各种App来完成的。被美国青少年青睐的社交网站,包括排前三的Facebook,Instagram和Snapchat,都让使用者以简易方式时时与人沟通,尤其重要的是,让使用者以极快的速度获得他人对自己发布信息的内容回馈。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度的报告发现, 美国13至17岁的青少年中,71%的人频繁使用Facebook,而Instagram和Snapchat的比例分别为52%和41%。创立于2004,2010和2011的这三家公司及其他们的产品在全世界拥有几千万到10亿不等的使用人群。这些使用者中,青少年是最狂热和忠实的一个群体。 在我们采访的爱文世界学校的初高中生里,许多人都把诸如 Snapchat 排上了他们“最常用的应用程序(App)”。这一款应用程序为何会如此受青少年青睐?其原因,就在于在瞬息变化中,它可以让青少年追求梦寐以求的独立。每一个上传,每一条评论,每一次转发,都让亲少年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。这里既没有老师ABC或D的评分,也没有父母的“唠叨”。无论每天上传一百条,或一百天不更新,都没有人责怪你或寻根问底,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你行踪的变化。这些特点正符合处于青春躁动期的亲少年的需求。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,畅销书作者凯瑟琳·斯坦纳·阿黛尔(Catherine Steiner-Adair )博士的话来说, “对于青少年,互联网等高科技就像是一件完美的装饰品。它是‘万能工具箱’,也是无所不能的‘青春期的瑞士军刀’”。这一点我们在系列的第二部分再重点剖析。 毋庸置疑, 如今的年轻一代俨然对现代的科技手段驾轻就熟。他们个个都是使用数字工具与人沟通的专家。父母们,还有老师们开始着急了:这些用手机聊起天来没完没了,兴致盎然的青少年,为什么一面对真人,就突然“腼腆”了起来 甚至个个变得“深沉”或者安静了?天天玩手机的青少年真的出问题了吗?您可能对这些文章也感兴趣:哈佛心理学家告诉您在数字时代如何保护您的家庭关系丨之一:对话还是发短信之二:一天当中和孩子好好相处的七个时间之三:七个好方法,改善您的家庭与技术的关系了解更多爱文世界学校的信息,请长按下图,识别图中二维码,关注“爱文世界学校Avenues”官方微信。